電商資訊

首頁 > 最新消息 > 電商資訊
  • 電商資訊
    2025.08.22

    電商,品牌年收破億、超車主流!

    電商在過去四年,成長突飛猛進,然而,近年商家開始發現,近年流量紅利不在、酷澎來勢洶洶,單純電商品牌,經營電商還有紅利嗎?純電商起家的老闆網紅「九五之丹闆闆」直言,掌握三大關鍵,還是可以做!根據研究,2024 台灣消費品品牌進入電商平台遇到的挑戰,包含成長僅4%的電商,反應台灣市場飽和與競爭加劇;經濟不確定性連帶消費者信心與偏好轉變,同時,部分消費者回歸實體店,追求現場體驗、試穿、即時取貨等線上平台無法提供的拉力;且物流成本上升或是部分平台免運門檻提高,削弱了線上購物的吸引力,以三大電商而言,momo在2024年成長率僅3.56%,PChome甚至衰退7.74%,可看出出「電商衰退論」的討論,並非空穴來風。近期爆紅的「九五之丹闆闆」,以在脆上精闢透明的電商經營分享,獲得許多關注。他建議,用「電商+官網雙軌打法」,他分享自身經驗,四年前在重壓單一平台的風氣下,他打破迷思,著重多角化發展。經過四年深蹲,在今年儘管在高度競爭的618壓力下,也創下單一平台歷史新高。在電商與官網營收雙雙攀峰的同時,官網營收更高達1/3,並在平價保健的品牌堅持下,拿到客單價2100元的亮眼成績,反映出「平台流量+自家官網深耕」的強力組合。  從品牌出發的整體戰略 彈性客製行銷才能躺賺千萬!「九五之丹闆闆」總結公、私域實際三大必勝心法必勝心法一:與專業合作、精準找到品牌的空白市場:做出跟市面產品的市場區隔,從行銷和品牌下手。不跟傳統電商只想賣貨,而是找到空白市場後,以品牌全面策略經營出發,而非個別商品。必勝心法二:別找備胎、找到差異化價值:產品不能單壓一個平台,但持續投放廣告與品牌多角化聲量經營,以整體規劃而非無章投廣,提高流量入口。必勝心法三:平台錯位競爭:利用不同平台、設計不同的優惠組合,既不犧牲合作平台的利益,也讓消費者有更多元的選擇。這些精準策略,讓普遍客單價在1000元上下的產品,輕鬆突破2千元大關。「九五之丹闆闆」近一步解析,台灣保健品市場正走入「角色專精+品質透明」的世代,產品要夠清晰、並與專業合作,抓住時代紅利,而非緊著眼流量紅利,打造品牌價值,才不會淪為製造商思維的價格戰。從蝦皮起家走向市場專精,九五之丹如何「細分更聚焦」品牌創立於2019年底,選擇不追主流,而鎖定「男性保健」為切入點,「九五之丹闆闆」以信貸獲得初期資金後,撐起品牌的第一款新品,並成功打造明星產品。從此逐步「打法鎖定」、兩年來全品項參賽,並蟬聯多項全台唯一,獲多項「食品界奧斯卡」的世界品質評鑑金與特金獎。「九五之丹闆闆」認為:「主流市場人雖多,但不做出品牌就被淹沒;品牌不是賺錢了才做,雖然當時仍是小品牌,但當時不執著在毛利率,才是現在我們能穩站銷售的關鍵。流量+信任,打造品牌,才能走得更遠電商保健在過去幾年蓬勃發展,購買年齡層也持續上修,但市場競爭激烈,單靠平台流量已不足以支撐品牌長線成長。九五之丹的成功模式,關鍵在於電商帶流量、品牌找獨特市場,進而在特定領域增加心佔率。未來誰能在「流量+信任+品質」上建立心佔資產,誰就能掌握市場先機。

  • 電商資訊
    2025.08.19

    電子商務時代 改變灣區超市實體空間

    舊金山紀事報報導,在舊金山灣區的艾爾賽利度(El Cerrito),每位在Safeway購物的顧客似乎都有自己的一套陰謀論,猜測為何公司高層要重新安排貨架配置。多年以前,超市的走道分為兩列,中間留有通道讓購物車通行。疫情期間,店員將貨架整合延伸至從收銀台到後方藥局,整個設計更像倉庫而非傳統超市,讓人感到迷失方向。Safeway解釋此舉是為了「最大化空間使用並改善產品排列關係」,卻只讓顧客更加困惑。顧客Toni Favila懷疑這樣的長型走道是為了讓店內保全視野更清晰;其他人則認為這種動線設計是故意讓顧客更容易「被困住」,從而買更多東西。也有一些顧客認為背後有不同原因:Safeway和其他大型超市正逐步轉型,以迎合電子商務時代,大量顧客現在透過App下單,並選擇宅配到府。像Safeway這樣的大品牌也積極推廣自家購物與送貨App。第三方平台的需求也急速攀升。Instacart這款推動線上購物的應用程式,2025年第一季在北美完成8320萬筆訂單,比去年同期成長14%。這些技術趨勢正在重塑大型連鎖超市的外觀與氛圍,一些商店甚至變得更像配送中心。雖然有顧客抱怨Safeway延長的走道更難逛,但這樣的布局讓所謂的「揀貨員」(為線上訂單取貨的員工)更容易執行任務。另一項明顯的趨勢是,許多大型超市減少人工收銀台數量,鼓勵顧客使用自助結帳或乾脆使用App大量採購。曾是社區核心的美式大賣場,似乎正步上購物中心與內用餐廳的後塵,被迫轉型甚至倒閉。根據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教授布魯姆(Nicholas Bloom)的看法,未來都市中的超市將變成「幽靈門市」,也就是實體倉庫,專門支援線上訂單而不對一般顧客開放。多數人能理解線上購物的優點,從一開始的奢侈品變成疫情期間的日常習慣。遠距工作潮流也讓更多人追求「無摩擦式」的生活方式,推動所謂的「全通路」(omnichannel)商業模式。布魯姆與三位經濟學家同儕近期發表論文,分析尼爾森公司關於家庭與購物行為的大型數據。他們發現,自2020年遠距工作普及以來,使「食品與一般商品」支出增加10%。此外,遠距家庭較少購買特價品,反而願意支付更高溢價。但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副教授葛林諾(Santiago Gallino) 指出,當超市將創新、人力與投資都轉往線上時,實體店面的品質也開始下滑。他說,失去人流的門市更容易受到竊盜與街頭混亂影響。一旦這些問題無法控制,企業可能會選擇關店。這類情況在舊金山已發生。Mid-Market的全食超市(Whole Foods) 在2023年關閉,而Fillmore的Safeway則於今年1月歇業。有一間連鎖超市堅持不發展線上業務,那就是Trader Joe′s。他們強調實體購物體驗是品牌核心。「我們喜歡自己是一個『真實存在的地方』,」行銷副總史隆(Matt Sloan) 在公司Podcast上說。他與共同主持人米勒(Tara Miller)提到,小型商店設計的好處在於能讓顧客現場發掘新品、與店員互動,獲得推薦。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的購物模式,但目前趨勢顯示,將變得更加碎片化與去個人化。越來越多人可能會在手機上輸入購物清單,等待最近的幽靈門市配送商品。葛林諾對未來五到十年內仍能存活的超市,有另一番想像。有些會將所有業務轉向線上,另一些則會放棄App,回歸傳統門市。他心目中理想的超市,仍應是充滿人潮與互動的熱鬧場所,而不是被閒置的中轉倉庫。

  • 電商資訊
    2025.08.01

    2025年上半年阿根廷國電子商務呈現強勁成長

    外交部駐阿根廷商務辦事處公開訊息: 電商平台Tiendanube近日發布報告顯示,2025年上半年阿國電子商務呈現強勁成長,營業額達8,732億披索,年增率達114%,反映電商在經歷去(2024)年景氣低迷與消費緊縮後明顯復甦。惟自本年4月阿國政府解除部分外匯限制(cepo)以來,電商銷售成長動能有所放緩,主要係因阿國民眾消費模式出現轉變,過去幾年,在高通膨與外匯管制情形下,阿國消費者傾向衝動購物,以提前消費對抗貨幣貶值,因此購物金額大量流向本地電商平台,但隨著政府放寬對美元管制、開放民眾自由購匯及取消課徵海外消費團結稅(Impuesto PAIS)等措施,使原先集中於電商平台之消費比重下降。本年上半年阿國電商交易筆數達900萬筆,較去年同期成長40%,消費人數年增32%,平均每筆訂單價格達9萬6,679披索,整體數據呈正向表現。Tiendanube阿根廷區總經理Franco Radavero表示,電商銷售成長放緩,係因消費結構轉變。阿國本年電商促銷Hot Sale活動中,整體營收成長達65%,顯示消費者仍響應電商平台大型促銷活動。惟亦有業者反映業績未達預期,因此品牌經營者須即時調整市場定位及價格策略以吸引新客戶。有關主要銷售產品類別,時尚服飾類居首,占總營收46%,惟其比率較去年略有下滑,主因為跨境電商競爭激烈與國際快時尚服飾品牌(如Shein與Temu)影響力提升。依據阿根廷服裝商會(CIAI)資料顯示,阿國服飾產業本年上半年銷售量年減7.7%,其中56%企業表示營收下滑。阿國本土品牌在物流速度與消費者信任方面仍具優勢,惟面臨外來挑戰加劇,仍須透過強化行銷、提升品牌價值與善用數位廣告行銷策略維持市場能見度;其次為居家與裝飾類產品占13%;健康與美容類產品占9%;時尚配件(6%)及食品與飲品(3%)等,顯示阿國民眾對實用性消費品需求仍高。在付款方式,阿國民眾仍以信用卡付款為主,占比達60%,惟較去年下降6個百分點;轉帳支付成長顯著,占比達19%,反映整體零售支付數位化趨勢,且阿國央行報告指出本年3月即時轉帳數量年增28%,顯示此類轉變已擴及至整體零售系統。就分期付款情形而言,62%交易以一次性付款完成,明顯高於去年占比。受通膨減緩與阿國政府終止Cuota Simple分期付款方案影響,消費者分期付款占比呈下降趨勢。針對高單價產品,民眾仍以信用卡支付居多;對於大型品牌商品而言,信用卡交易占比達三分之二。